2011年8月27日 星期六

能高越嶺古道過往 登山家花3年半探尋

能高越嶺道美景如畫,是賽德克族人的原鄉。
圖/林務局提供

能高越嶺道上的東西輸電線於一九五一年底竣工。
圖/台電力提供
 【聯合報╱記者曾雅玲/台北報導2011.08.27

「我爬山,去找能高越嶺古道被遺忘的過去。」徐如林與楊南郡兩位登山家,受林務局委託以三年半時間,訪查霧社事件原住民遺族耆老,考證台電與原住民如何胼手胝足開鑿「跨越中央山脈的輸電線」,並重溫古道曾見證的美好外交時光。
與將上映的電影「賽德克‧巴萊」共享古道場景,徐如林與楊南郡昨天的「能高越嶺道‧穿越時空之旅」新書發表會,也邀請導演魏德聖及美術指導邱若龍座談。

魏德聖希望民眾循著書中前人足跡,了解霧社事件與種族問題。至於新書是否也改拍成電影?楊南郡笑說,書中記錄的古道百年時光如果拍成電影,恐怕十個小時都不夠。

林務局表示,能高越嶺道是早期賽德克族等原住民打獵及東、西往來的重要通道,一九三○年能高越嶺道起點霧社,也爆發慘烈的「霧社事件」;徐如林與楊南郡夫婦除多次訪問書中霧社遺族,更重返霧社一役最後死守據點「馬海僕岩窟」。

日治時期,日本人規劃能高越嶺道將東部多餘電力往西部運送,但隨戰敗與國民政府治台初期財政窘迫,東電西送計畫直到一九五○年美國撥給台電一百卅十萬美元經費,並指定其中四十萬美元用於東電西送,台電總工程師孫運璿才領工搭建這條跨越中央山脈的輸電線,能高越嶺道也獲得「能高保線路」的新名字。

曾任中華民國山岳會國際組組長的楊南郡說,能高越嶺古道上寫的不只霧社事件,也寫我國近代史,一九七八年中美斷交前,能高越嶺道供住宿、有熱水洗澡、有榻榻米可躺,是美國領事館與日僑健行首選,當年來台的美國外交官必問:「能高越嶺道怎麼去?」
2011/08/27 聯合報】http://udn.com/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